绸都小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数学二年级工作计划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修订的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新教材,已由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于2025年9月正式开始使用。教材在内容选择、活动展开、素材选择、习题配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修订,进一步优化内容结构,突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
一、教材内容整体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编排了6个教学单元、3个综合与实践活动及期末复习。从总体上看,本册教材内容比较单一,但跟原教材相比,调整较大。既有原来一年级下册内容的后延,如认识100、认识人民币;也有后置,如原二年级上册中认识厘米和米相关内容调整至二年级下册;还有前移,如原二年级下册中的有余数的除法调整至本册。
(一)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本册教材中安排的六个单元全部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与运算”主题教学,包含表内乘除法、认识三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有余数的除法这些内容。
表内乘除法分三个单元教学:第一单元“1~6的表内乘法”主要教学乘法的含义,1~6的乘法口诀以及应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解决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不仅能为进一步学习7~9的乘法口诀积累方法经验,也为今后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笔算乘除法奠定基础。第二单元“1~6的表内除法”主要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及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除法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其本质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非零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乘法运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是除法学习的起始。这部分内容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的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第三单元“7~9的表内乘除法”主要教学7~9的表内乘除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乘法和除法含义、1~6的表内乘除法、乘法和除法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第四单元“认识三位数”教学认识由一(个)、十、百三个计数单位组成的数,包括100~999。这一内容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拓展认数的范围,积累十进制计数法的认知经验,发展数感。由于整数四则运算一般不超过三位数,因此对三位数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算理,提高运算能力。
第五单元“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主要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加、退位减。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及其简单的计算。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一方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运算打下必要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拓展除法的应用范围,解决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实际问题。
(二)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
本册教材没有单独编排相应的教学单元,但在相关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渗透。比如,在综合与实践内容“奇妙的七巧板”中,关于七巧板,不仅要知道有什么样的“七”块板,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感受它们之间的“巧”;不仅能进行简单几何图形的拼组,还要求进行创意拼图。在多层次、多样化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增强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
本册教材同样没有单独编排相应的教学单元,但在第一单元练习中就有以画“正”字统计抛硬币的数据,来巩固5的乘法口诀的习题;在“欢乐购物节”综合与实践活动中,购物记录单就是一张统计表,这些都是统计初步知识的有机渗透。
(四)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
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综合实践活动,分别是“奇妙的七巧板”“生活中的方向”“欢乐购物街”。
“奇妙的七巧板”主要让学生认识七巧板,用七巧板拼成学过的图形或有趣的图案,了解有关七巧板的故事并制作成小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变化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在活动中感悟七巧板的奇妙,感受数学图形的美,体会七巧板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生活中的方向”主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东、南、西、北,体会平面图上确定方向的一般方法;分组实际观测操场四周的景物,并绘制简单的观测图;会用东、南、西、北介绍自己的房间,会通过看中国地图了解自己家乡大约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以及自己居住地区的各个方向分别是什么地方,发展空间观念。
“欢乐购物街”主要让学生尝试发现和提出有关人民币的问题,在小组合作研究中认识人民币;通过筹备购物街以及在具体的购物活动中学会付钱、找钱, 并到附近的超市或商场进行购物,记录购物过程,交流购物体会,形成对货币多少的量感;收集有关货币的知识,了解货币发展历史,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绸都小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高段)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