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都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学科计划
日期:2024-02-27 14:38:44  浏览量:21

一、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无纸笔测试中学生的等级都还不错,但是等级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课堂长期观察发现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学习积极性高,少数学生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较慢,准确率较低。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另外,有少数几位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太薄弱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认识图形(二)、认识100以内的数、我们认识的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元、角、分、小小商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期末复习等。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学内容属于"数运算"教学领域,是在掌握了10以内数的组成与计算,认识了11~20各数的组成,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学习的。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引导通过动手操作或观察,掌握算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做到正确、迅速计算。能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用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有利于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可以为以后解决稍复杂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渗透了一些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接触了统计表,为后续相关学习打下基础。
"认识图形(二)"单元是在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材编排体现了"从体到面"的思路。通过观察常见几何体上的面,及利用几何体上的画面画平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通过围、画、折、拼等操作活动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经历由几何体到几何体上的面到平面图形的抽象过程。
"认识100以内的数"单元教学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是认数教学的第二阶段,将拓展对"计数单位"的认识,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等基本概念。本单元学习重点是100以内数的含义和读写方法。数的含义及其读写法涉及的数位概念、组成方法等是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形成数感的前提和基础,对今后认识更大的数也有重要的影响。本单元学习难点是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方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正确使用上述词语描述数的大小关系,需要有良好的数感,需要在具体情境中恰当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并做出合理选择。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加两位数的笔算,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之后安排了单元复习。
"期末复习"单元主要通过复习和整理,增进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6题,主要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及简单平面图形和人民币的认识。第二部分是第7~10题,主要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第三部分是第11~13题,主要复习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第四部分是第14~16题,主要是在情境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会正确、熟练口算。
经历探索20以内退位减算法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在算法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经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在探索算法、应用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感受数学学习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体会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的空间观念。
在认识图形过程中,培养数学兴趣和数学信心,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能够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熟练地口算,能描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含义。
在认识100以内数的含义,探索100以内数的组成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等活动中理解数的意义,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形成符号意识和数感,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在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估计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
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体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的精神。
经历探索100以内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算法的过程,能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会解决求被减数、减数及求两位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会合作交流,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意志,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经历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的过程,认识商品的价格,会简单购物,获得购物经验。了解人民币与生活的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应用价值。
在购物或模拟购物等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信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养成爱护人民币及勤俭节约的习惯。
在熟练口算100以内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在正确笔算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探索竖式计算中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理解并掌握"满10进1"和"退1作10"的思考过程,能正确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
在探索算法及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体会合作交流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查、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等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100以内的加减法。元、角、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
五、教学措施
1、注重联系实际理解数学知识,多实践,多练习,教师对学困生要多关注,及时查漏补缺。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注重引导,鼓励他们独立解决难题,并布置一些有趣的拓展题。
3、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的最大合力。
4、利用资源、活动等力争在形式、内容上吸引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5、重视对学习、思维过程的评价。从根源上优化学生思维,提高能力和数学素养。
6、注重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