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课题研究活动20220202:丝绸文化精神彰显
日期:2022-12-13 16:41:01  浏览量:71

——绸都小学校本课程《绸都泥塑》简介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与泥土有着说不清、道不完的渊源。古老神话中,人类就是女娲用泥土一个个捏出来的;现实社会里,中国八亿农民无不是从泥土地中获得粮食的;同样,在艺术的海洋里,有一泥塑课程,可以使孩子对泥塑这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发展形成初步了解、认知;绸都小学一直设有泥塑社团,学生在社团辅导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学会泥塑的技能技巧,利用捏、挖、挤、压等动作使泥土绸都小学注重书香校园建设,每年都举办精彩纷呈的“丝语阅读节”,鼓励学生以好书为伴。著作中的经典人物,也是学生喜爱的塑造对象。通过经典人物的泥塑制作,使学生了解泥塑人物的表现方法,探究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形式表现;探索并启发学生用泥块、泥片等捏塑方法,怎样可以较容易地表现人物美好动态;并观察同龄学生的人物泥塑作品,感受不同主题的文学形象的动态特点。让学生“动”眼观察欣赏,“动”口交流产生新知,“动”脑思考与实践,“动”手感受泥的塑造性,让学生在泥塑的校本课程中真正的“活”起来、“动”起来。绸都小学的泥塑课程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宣扬了盛泽地方特色文化,培养了学生热爱阅读、热爱民俗、热爱生活的高尚品格。

塑成所想要的造型,同时也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成型,并搭配相应的颜色,进行艺术创作。摔一摔,敲一敲,打一打,揉一揉,捏一捏,便产生了动态与美感,什么人物、花草、鸟兽,器皿、工具等,便栩栩如生地诞生了。这就是泥塑艺术的创造,人的十指赋予了一团泥以生命,是一种高品质的玩,是玩出绸都小学地处中国绸都——美丽富饶的盛泽镇。源远流长的丝绸发展史,为盛泽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众多与丝绸息息相关的历史遗存和人文精神,延续着绸乡悠远的文脉。其中最令盛泽人津津乐道的,则无疑是先蚕祠与小满戏。在盛泽,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是先蚕祠最热闹的时候。在本课程的微情境设计将盛泽传统小满戏的场面复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学生对于家乡民俗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

绸都小学注重书香校园建设,每年都举办精彩纷呈的“丝语阅读节” ,鼓励学生以好书为伴。著作中的经典人物,也是学生喜爱的塑造对象。通过经典人物的泥塑制作,使学生了解泥塑人物的表现方法,探究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形式表现;探索并启发学生用泥块、泥片等捏塑方法,怎样可以较容易地表现人物美好动态;并观察同龄学生的人物泥塑作品,感受不同主题的文学形象的动态特点。让学生“动”眼观察欣赏,“动” 口交流产生新知,“动” 脑思考与实践,“动” 手感受泥的塑造性,让学生在泥塑的校本课程中真正的“活”起来、“动” 起来。绸都小学的泥塑课程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宣扬了盛泽地方特色文化,培养了学生热爱阅读、热爱民俗、热爱生活的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