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题研究的课堂学习方式转型
——记吴江区小学教科研共同体五组主题活动
2021年6月15日,“基于课题研究的课堂学习方式转型”吴江区小学教科研共同体五组主题活动在吴江区绸都小学举行。区教科室副主任徐建林、区教科研共同体五组全体成员及所属学校的课题参与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盛泽实验小学周育俭副校长主持。
如何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课堂实践中?绸都小学李钻勤老师和莘塔小学小学钮晓东老师分别就相应的课题,向与会老师展示了研教相融的课堂。李老师的道德与法治课《请到我的家乡来》先由面到点地引出家乡盛泽的特产——丝绸;然后用图片环游的方式让学生浏览古迹,寻根丝绸;最后由贯通古今的丝绸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对绸都精神的传承。钮老师的数学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十分注重学生的乐于参与、自主探究精神,体现了“真学课堂”的本质内涵。
两位老师结合自己的课堂与课题,向与会老师作了交流汇报。钮晓东老师在以《基于学生生活的小学课堂“真学习”的实践研究》为题的汇报中向大家阐述了“真学课堂的六项主张”:真主题、真目标、真任务、真效果、真过程、真价值。钮老师所在的课题组经过这几年来的研究,提出了真学习的六要素:真实性情境、挑战性任务、发展性活动、形成性评价、及时性反思以及迁移性运用。李钻勤老师在以《如何将学校文化融入学科教学之中》为题的汇报中阐明了学校主课题《管理转型期学校文化重塑的行动研究》与课堂的密切联系;课堂中渗透学校文化精神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素养的综合发展。她所在的课题组对如何将学校 “纯美”丝绸文化及精神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做了积极的思考与尝试。
在学校“十三五”主课题的引领下,将“丝绸文化”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机器人、泥塑、剪纸、合唱、舞蹈、绘画、足球、门球、围棋、田径、写字、朗诵、航模、电子百拼等二十多个项目。绸都小学的特色社团办得风生水起且成果丰硕,尤其是泥塑社团和机器人社团得到了专家领导们的一致好评。“丝绸文化”精神中的团结合作、勇敢拼搏、精益求精等融入社团,融入活动,着实体现了绸小师生团结、拼搏、向上的精神力量。
绸都小学教科室主任施正芳作了《管理转型期学校文化重塑的行动研究》研究汇报,从“确立党建品牌文化:一带一路,绸都追梦”“打造丝绸特色文化:精神引领,主辅并进”“丰富学校课程文化:兴趣相伴,全面发展”“创新班级管理文化:崇德善美,健康成长”“抓实教育科研文化:服务为先,纯谨科研”五个方面向在座的专家、老师展示了学校主课题实践中的各项举措。同时,也提出了课题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的措施。
吴江区教科室副主任徐建林对本次活动做了深刻的总结,肯定了教师们脚踏实地的科研精神和研究成果,同时也鼓励大家既要做实践的提升者,也要做思想的行动者,不仅要把课题做合格,还要做强。要在科研引领下,用真方法解决真问题,以真研究获得真成果,转变教师对课题研究的传统观念,开拓研究视野,用课题研究,促进课堂学习方式转型。






- 上一篇:以研促教,静待花开
- 下一篇:四有好教师:“书香致远 墨卷至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