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劳动模范、吴江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个人、盛泽镇老龄协会会员、盛泽“五老”志愿者吴粮钢做客绸都小学“绸小芽”红领巾会客厅,为少先队员们讲述盛泽市河的故事。
小主持人简单的开场白后,少先队员代表为吴粮钢老师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绸都小学校长沈建刚则为吴粮钢老师颁发了绸都小学校外辅导员聘书。接着,吴粮钢老师开始讲述盛泽市河的故事。
吴粮钢介绍,绸都小学墙外是盛泽繁华的舜湖路(原盛泽大街),这里先前是一条市河,自明代以来,日中为市,舟楫塞港。中心市河两岸,是盛泽最繁华的南、北大街商业区。老盛泽人上街购物不是到“花园脚下(花园街)”,就是到“大街朗(盛泽南、北大街)”。
盛泽市河上自东向西有着七堍(座)桥,从东到西依次是:东庙桥(东新桥)、龄嘉桥、登椿桥、新春桥、善嘉桥、西庙桥和开源桥(观音桥)。其中,龄嘉桥、登椿桥、善嘉桥、西庙桥和观音桥这五座建造于不同年代的古桥,就是旧时的盛湖八景之一——“五桥晴市”。另两座桥则是建国后改建或新造的。
七堍桥中,最东面的是东庙桥,是七桥中的老大,始建于西晋泰始五年(269年),并且是吴江境内有史料记载的最古老的桥梁。
往西就是龄嘉桥,这是一座石拱桥。吴粮钢说,他小时候读书经常走过龄嘉桥,桥北面有一条弄堂叫卜家弄,因明代先贤卜舜年故居在此处而得名。
最西面的是开源桥(观音桥),这座桥对着南、北观音弄,北观音弄底头有一所闻名盛泽的小学——荡口街小学(也称观音弄小学)。荡口街小学的前身是创始于1907年的明德小学,“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院士是该校的校友。所以,现在这里成了程开甲小学观音弄校区。
盛泽市河从东到西大约只有一华里长,却处处闪耀着丝绸古镇的光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盛泽的市河被陆续填平,建成了宽阔的现代化马路。盛泽市河上建造于不同年代、美若彩虹的七堍桥,成了每一位老盛泽人心中抹不去的美丽风景。
吴粮钢老师的讲课立足盛泽历史发展,贴近民生、娓娓道来,深深吸引着每一位同学。他说,盛泽市河的故事折射出千年绸都辉煌的丝绸文化历史,激励着每一位绸都学子奋发前进,将家乡绸都建设得更加美丽。
少先队员们纷纷表示,盛泽丝绸文化源远流长,享誉国内外,作为“绸小芽”,他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今后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心传承和发扬盛泽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极为建设美丽家乡出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