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日期:2023-09-06 14:30:36  浏览量:63

一、学情分析  

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能主动动口、动脑、动手,主动收集、加工处理数学学习信息,能独立思考,大胆实践,敢于发表自己的学习见解,学习成绩进步明显。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学困生情况: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对不懂问题不善发问,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所学知识缺漏较多,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尤显必要,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

努力方向: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认识百分数 

长方体和正方体: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探索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感受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在观察、比较和推理中,自主发现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分数乘除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循序渐进地组织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借助直观图示,帮助学生列方程解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通过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引导学生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律迁移到分数中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提出假设,找出问题的答案,充分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 

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探索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互相改写的方法。应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质量目标:各单元测试平均分达80以上,期末质量验收平均分达85以上,优秀率、及格率分别达40%及95%以上。  

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乘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数乘除法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认识比和百分数意义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让学生通过操作、试验、观察和思考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展开图,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经验。  

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比和百分数意义、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和容积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和空间观念。  

2在探索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运算能力、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在应用分数、比、百分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策略意识。  

4、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以及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表象,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解决问题方面

能主动应用所学的分数运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比、百分数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学校的价值,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应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分数和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与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应用意识

能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情感态度方面

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增强求知欲,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结论的确定性。  

感受数学价值,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时间与综合应用”等活动,了解数学的知识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正方体的基本特征,掌握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百分数的意义、简单的百分数问题以及总复习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能解决有关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探索比的基本性质;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学习方式:  

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六、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针对每节课的重难点及学生实际备好每节课,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3、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后多关心学困生,他们的作业尽量面批。  

5、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6、一如既往抓学风。要做到勤说(每天每时常提醒)、勤问(每天能够与个别学生进行交流)、勤查(每天检查各科作业的完成情况),加大管理力度,让学生能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加强作业的自主管理,切实提高作业的质量,特别是双休日的作业质量。   

7、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8、课余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得。  

9、加强后进生的辅导,通过“课内教,课外帮,抽空补”等方法,夯实学困生的基础。重视学困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及时解决学困生学习中的困难,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表扬 ,以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  

10、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同位交流,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能力。 

七、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1

9.1-9.3

报道

 

2

9.4-9.10

长方体和正方体

 

3

9.11-9.17

长方体和正方体

 

4

9.18-9.24

长方体和正方体

 

5

9.25-10.1

分数乘法

中秋,国庆放假

6

10.2-10.8

分数乘法

国庆放假

7

10.9-10.15

分数除法

 

8

10.16-10.22

分数除法

 

9

10.18-10.22

分数除法

 

10

10.25-10.29

分数除法

 

11

10.30-11.5

解决问题的策略

 

12

11.6-11.12

解决问题的策略

 

13

11.13-11.19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4

11.20-11.26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5

11.27-12.3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6

12.4-12.10

百分数

 

17

12.11-12.17

百分数

 

18

12.18-12.24

百分数

 

19

12.25-12.31

百分数

 

20

1.1-1.7

整理与复习

元旦

21

1.8-1.14

期末综合复习

 

22

1.15-结束

期末考试、阅卷、发放成绩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