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双减,促实践——11月集团科学教研活动
日期:2022-12-12 16:24:21  浏览量:75

11月22日,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开展主题为“助双减,促实践”的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的宗旨是让学生“做中学”,本活动由绸都小学承办。本活动由四位老师执教,分别是陆婷老师执教《点亮小灯泡》,孙建芳老师执教《听听声音》,方慧老师执教《地球的形状》,徐佳杰老师执教《身体的运动》。

陆老师通过让学生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陆老师让学生重点探索电在这个装置中是怎样流动的,让学生初步建立电路的概念。陆老师通过不同的小视频播放“短路的危害”、“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轨迹”以及“短路是什么”让学生对短路、断路、闭合回路有了深刻的理解,最后环节让学生用胶带表示电流流经的路线也是加深了学生对电路形成的理解,为这一单元后续的内容打好基础。

孙老师通过让学生经历不断倾听声音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耐心、细心和专心。通过亲历“听声音”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会分类,学会用科学的词汇去描述声音,为这一单元之后的重难点学习做好扎实的铺垫。

方老师通过情景设置,重回古人探究时代,设问古人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发思考;探索板块,环节一从“天方地圆” 说的猜测入手,了解古人是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猜想。 环节二尝试用模拟实验证明“球形”说的猜想,通过实验来寻求证据。 环节三,通过月食的形成, 模拟实验,证明“地球的影子”, 推理地球的形状。  环节四,通过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旅行实地测试, 学生尝试“航海”一周,证明地球是球形的。通过研讨活动, 学生对本节课的模拟实验观察到的信息, 进行推理论证,通过寻求能够验证猜想的证据, 根据证据推理出地球是球形的。

徐老师通过让学生亲历举哑铃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举哑铃过程中上肢不同部位的变化。以此为基础,推演出骨、关节、肌肉的协同工作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观察运动变化过程,进而展开第二个活动——制作模型,即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用模型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并以此验证自己的推测。经历了体验——推测——建模的认知过程。拓展部分启发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工具的结构与功能与生物体相似,许多工具渗透着仿生学知识。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后,徐老师和教师代表进行点评,徐老师对青年教师的上课进行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希望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科学教师们不断努力,呈现更精彩的小学科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