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都小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继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确立“德育工作一切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依托“小满戏苑”创新活动路径,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生命力,提升学生成长力,给予学生续航力,为学生点亮一盏灯,让他们人生的小船顺利启航。
一、铺就底色,品格育人,增强生命力
1.抓实养成教育。
各级部根据“德育常规工作任务表”按时有序地开展好各项常规活动。结合“一日常规”各项评比做好每月“规范之星”的评选,在评比中发现身边的榜样典型,形成朋辈激励的育人氛围。继续推进《学生成长护照》,用《学生成长护照》来撬动教育教学方式改进、师长关注培养方式转变,以同岗级评、换岗颁卡、争卡排行等喜闻乐见的举措,来唤起学生比学赶超的持久动力,在适切、精准、有效的班规民约中,烙上育人秉性。
起始年级开学初重点做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常规教育活动,以“我最阳光”新生入学手册为抓手,围绕“一日常规十个习惯”及“终身学习十个习惯”开展专项学习。通过一年级教师专项培训切实加强一年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课堂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其他年级根据既定的行为规范养成计划创新形式,做好日常教育活动。同时,用好《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育惩戒实施方案(实行)》和《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学生在校规范守则》,落实文件解读和规范学习,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本学期,加强级部间的常规巡查和反馈,抓实学生行为养成教育。
2.落实思政教育。
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落实,基于原有的故事型道德对话课堂、“小先生制”学科学习,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思政会客厅”行动。与国防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旋律的国防教育活动。与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相融合,依托各类教育资源,开展主题性思政教育。同时结合青少年党史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教育与德育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知党史爱祖国,从小埋下爱国的种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做实劳动教育。
参与岗位实践,培养责任意识。创建劳动实践岗位,开展劳动体验教育,让学生在班级、年级、校级不同的岗位上体验为他人劳动获得的快乐,培养责任意识。
学习生活技能,提高自理能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学习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活动,如:学做饭菜、整理衣橱等,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
协助家务劳动,减轻家长负担。引导学生结合疫情期间的特点,协助家长开展家务劳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习做好清洁卫生,消毒防疫等工作,让劳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开展兴趣劳作,体会劳动乐趣。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兴趣劳动,创作各种手工作品,体会劳动乐趣,提高劳动技能。
4.夯实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培养人的价值观和与之相匹配行为能力的重要路径。本学期,各级部依托学校“丝绸文化”,以校园“小满戏苑”为阵地,创设情境式的品格提升活动,做好“儿童关键品格”相关活动,促成学生优秀品格的逐渐养成,让品格的力量影响儿童的一生。
二、激扬个性,活动育人,提升成长力
1.丰富各类常规性主题活动。
依据《吴江区中小学主题教育工作配档表》,重点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普法教育等各类常规性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每个月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九月份“文明礼仪”、十月份“爱国”月、十一月份“劳动”月、十二月份“普法”月。根据每月主题确定每个月的要点工作,并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养成习惯。
2.创意“二十大”主题活动。
以即将召开的“二十大”为契机,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喜迎二十大”党史教育主题活动;开学典礼、入学仪式、入队仪式、建队节等各类仪式唱响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弘扬民族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仪式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仪式中促进学生的自觉成长。
3.实施校本化生命教育课程。
各级部做好学生普查,建立“心困、身困、贫困、学困”四类学生资源库,构建学校三级心理健康防护网,根据学生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跟进辅导。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确立以“身体”和“心理”两大板块构建校本化生命教育课程内容,利用健康教育课和心理课开展生命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
结合健康教育和心理团辅等活动,心育组计划并开展好“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生命教育月系列活动,教育学生懂得对生命的欣赏与珍惜,获得对生命的真正了解,学会生存和生活,提升德育工作的温度。
三、凝聚合力,全员育人,给予续航力
1.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一是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导师的意识,以“学生成长护照”为抓手,调动全校其他科任教师加强学生的一日常规教育,达到全员育人的目的。
二是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直面班级管理中的难点与痛点,针对新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教师卷入式方式分时开展班主任、副班主任工作规范培训、“一日常规”教育培训、危机识别通识培训、家校沟通主题系列培训,使新教师不断提升教育管理能力,更好地应对班级、学生及家长;使骨干班主任通过梳理优秀做法与经验,总结与分享,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育人水平。同时,借助班主任工作室平台,对德育骨干班主任进行德育专项技能的训练指导,做好班主任梯队建设。
三是抓好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师两支队伍,依托集团班主任研究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有效发挥专业德育队伍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2.家校社合作,多渠道育人。
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本学期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定期召开家长会,为家长提供专业成长平台。用好“智慧家课堂”手册,通过家长与孩子的互相监督,使每一个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发挥好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委会以及家长志愿者的作用,通过常态化的家长督导,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策划、校园日常管理。
做好家访工作,和家长一起做好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沟通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学生在家校共同指导下,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
依据《吴江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关工委、党委、团委等各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方位教育网络。利用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继续深入开展社区教育,进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实现多渠道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