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日期:2022-03-29 14:13:52  浏览量:267

一、同学现状分析:

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受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学生对于美术充满了兴趣,但是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本学期继续培养学生认识美术学科的特点,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示方式,突出动手、动脑性,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难易程度适合三年级的学生。

二、教学总目标: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美术体验活动,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尝试使用各种工具作画,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让学生们能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灵感,形成一定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九节课的教学内容。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初步认知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体,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观赏符合形式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表达感受与认识。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造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

教科书版面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编排课业内容,以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版面依照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设有“思考与讨论”“艺术实践”“评一评”和“小提示”等栏目,以体现新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教学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学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名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自己积极提高自身素养以及专业知识技能,多思考、多研究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优秀教案,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

2、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想象画训练,各种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能力。

3、多媒体教学方式集合了图片、声音、视频等等方式,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增添了不少乐趣,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利用多媒体讲述美术知识,需要教师精心地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从别处转移到美术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造出无限的课堂价值。

4、新课程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唯教材”论,只是将教材看做教学资源的一种形式。教学活动不应是对美术教材的复述和讲授,而应将教材作为一种参考,同时融合当地的美术资源,让美术教学和社会文化及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5、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拓展思维。范例的使用越得当,学生作品的完成效果越好。范例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避免他们对范例盲目模仿。同时,对实例进行探索分析,从而吸取优秀的元素来完成自己的作品。

6、教学方法就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的一种形式,多年的从教经历归纳出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情境激趣法,知识讲授法,过程演示法,讨论探究法,游戏活动法,实践感受法,观察发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