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区绸都小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教科工作计划
日期:2022-02-12 10:09:25  浏览量:191

指导思想:

“十四五”发展的起步之年,学校教科研工作要在党中央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为学校内涵文化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学生道德品质及核心素养发展、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做好服务与规划,以求为学校、教师、学生三维共振发展奠定基础。本学期,学校就是围绕学校的内涵、教师的内涵、学生的成长系统开展谋划与实践活动,计划如下:

工作目标:

深入推进学校主课题中期研究工作,落实安排与学科教研组整合开展主题研讨活动,逐步将课题研究范围辐射全校师生。组织教师认真做好“十四五”省级、市级规划课题、第9批区级、校级课题开题工作,有序开展。

2.制定“明师工程”教师发展规划,成立教师发展三级课程研修班,积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与教研组融合,继续落实网格化教研活动,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3.以科研中心组、论文写作团队等教师专业社团为引领,扎实开展沙龙活动、读书活动、论文评比等科研活动,激励教师不断探究、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评“四大赛事”评比活动。

4.认真做好学校丝绸文化特色校本课程的研发、推广工作,将丝绸文化特色与国家课程、社团活动、校节活动、德育活动、劳动教育、“5+2”社团等有机结合、有效融合。

5.有序规划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做到课程落实到位、研讨有实效;参评区级综合实践成果展评、优质课评比等,在活动、评比中发展学生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6.落实宣传工作,做好网络管理、网评员、微信推送等工作,宣传学校文化特色。

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规范课题研究,促进发展

1.主课题研究具体化

绸都小学“十三五”主课题《管理转型期学校文化重塑的行动研究》研究进入中期实施阶段,做好各个子课题中期汇报。同时,及时做好主课题的网络化管理工作,以此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

2.课题管理紧落实

202112月,绸都小学有1位老师获得苏州市教科院组织的“十四五”课题立项,2位老师获得苏州市教育学会“十四五”课题立项,20多位老师在第9批吴江区课题申报中立项成功,收获颇丰。其他老师则申报校级课题,顺利完成人人课题研究目标。

此外,《基于儿童视角的丝绸文化主题研学活动的实践研究》是苏州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开学初做好课题开题工作,继续落实主持市级课题的老师,及时将资料上传学校网站。吴江区级课题,则按要求结合课题进行研究,有方案,有计划,有总结,有成果,并按时填写好区教科室下发的《课题管理手册》。教科室定期对市级、区级、校级等各类课题管理进行监管提醒,期末填交学期汇报材料,动态发布研究成果等。

3.积极申报苏州市滚动课题。“十四五”省市级课题申报工作已经结束了。众观2021省、市的教育科研课题立项工作较之以往严格2021吴江上报刷掉很多。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省立项2项,苏州立项6项,由此看来,今后有需要申报省市级课题的老师需要早做准备才可

二、丰富科研活动,服务与协助教师发展

1.多种形式锤炼教师的基本功。通过“纯谨科研中心组”的各项活动,讲座、论文指导、经验分享等实际操作,沙龙等形式加强教师的学科基本功,提升学科专业素养,给予教师展示才艺的舞台。

2.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读书、课题研究组等基础社团活动。探究有实效的教师读书活动、沙龙活动等形式,努力提升社团学习效能,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培养具有研究精神和能力的青年教师队伍。

3.队伍建设,创建骨干培养模式。由曹忠书记主抓教师发展培养工作,教科室协助做好具体工作,制定好教师发展三年规划,成立教师发展课程三级研究班,积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具体分为由新秀及以上骨干教师组成的高级研究班、由学校挑选出来的近20位非区骨干教师组成的中级研究班和其他老师组成的初级研究班。各级研究班将配备好常务辅导员、班主任、班长、组织委员、学习委员等,并计划邀请省特级教师薛法根作为总顾问,区教研员为研究导师,以确保研修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

“纯谨”科研中心组作为青年教师梯队成长人才库,结合“明师”工程这个平台,在校长室、教科室领导带领下进行每月一次主题活动以促进专业发展。网格化教科研活动、课题撰写指导、论文指导活动、学术沙龙活动等,以多种形式开展与促进,保持以往的热烈气氛,从而促进青年教师在教育科研上的发展,让教师们获益良多。

4.积极参评各类赛事。为了有效推动教师的科研意识,学校根据各类论文赛事做好各项科研论文指导选拔工作,指导教师撰写科研论文。本学期即将迎来几大赛事,教海探航、管理论文、师陶杯论文比赛、苏州市优秀教育论文评选、教学设计评选等等,面对各项征文,希望学校老师积极准备,及早撰写优质论文聘请专家指导,争取在赛事中取得好成绩。

三、网格化教研活动主题化 

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教科室与教导处、德育处等科室相结合,丰富科研活动,做到每月一个主题,做实网格化教研工作。

1. 第一个月:与区优质课评比活动相结合,做好参赛教师及其他青年教师课后反思的撰写指导工作,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思辨能力。

2.第二个月:与学科教研组活动相结合,重点做好学生5分钟演讲、教师作业设计两大工作的指导研究工作。并开展好听课、评课、主题沙龙等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及教师的课党教学实效。

3.第三个月:与丝绸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相结合,将上学期已收集、整理、修改完成的丝绸特色文化校本课程内容,落实到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中。并开展好课堂展示、主题研讨、提炼成果等研究工作。

4.第四个月:与习近平思想读本教学相结合,指导教师上好三、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并将《读本》内容拓展,运用于晨会、班队活动课上,组织教师开展《读本》课堂教学研讨课,组织学生开展《读本》小故事演讲比赛、知识小竞赛等活动,深化《读本》教育教学成果,提高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

四、紧抓综合实践课程,争取佳绩

1.初步探究“教学成果”,在学习中寻找。 

教学成果奖,这对于绸都小学和老师们来说,这是“甘饴”。如何寻找教学成果奖培养的路径是学校和老师目前在学习中,寻找中的一个方向和目标。有理想,有目标,才能进步,学校将立足目标,在学习中前行。

2.综合实践展评,在积累中收获。

为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落实,教科室需要加强过程管理。持续推进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学期初组织将召开课程指导教师会,认真完成活动主题的备课以及上传,确保每位教师在活动中加强指导,并且积累丰富的过程性资料,促进管理条理化、系统化。

第二,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活动,结合集团周菊芳特级教师的工作室活动,期初制定好教研计划,通过一课多上的形式,结合课堂观察、课例研究这些研讨形式,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研讨,从小处着手,点上化开,从而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在教研活动中发掘苗子,培养综合实践骨干教师梯队。本学期将在综合实践教师中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吴江区综合实践成果展评活动。此外,积极指导参加优质课的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磨课,争取获得好成绩。

五、活用校本课程,深化特色文化建设

2020年,吴江区“纯美丝绸特色课程”已经立项,新学期需要认真做好学校丝绸文化特色校本课程的研发、推广工作。利用已经研发的“丝绸文化校本课程”,其中包括“课后服务提高班校本课程”和“丝绸特色校本小课程”两大板块,整理出一系列的书面设计稿。接下来,不仅安排老师上好校本课程的研讨课,还要将丝绸文化特色与国家课程、社团活动、校节活动、德育活动、劳动教育、“5+2”社团等有效融合,将绸小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实践中提升与发展。

二是做好学校宣传工作。集团化管理下统一部署,需要有整体+局部的管理模式,既要发挥集团管理的优势,又要根据绸都小学的实际进行灵活调整。首次,根据吴江区教科室要求做好教科研简报,及时展示学校教科研工作。第二,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向吴江区教育主网站推送可读性强、宣传正能量、体现学校特色的新闻;利用“绸小融媒宣传组”进行制作微信,积极宣传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此外,为了更好为学校服务,新学期将进行阶段“融媒体制作”培训活动,以充实“绸小融媒宣传组”成员。

2022年即在脚下,学校教科室将进一步集教研、科研、管理于一体,创建科研与课堂研究结合、科研与课程开发结合、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结合、科研与学校特色发展结合、科研与学生素养提升结合的“融入式”科研机制,以满腔的热忱冲刺,以独立的姿态站立,投身于新的学期的工作中。